化学学科
化学学科高一组授课的主题是《乙醇的化学性质》。黄石二中滨江学校刘艳苹老师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出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为学生树立了科学研究的意识及方法。紧接着,刘艳苹老师立足于探究结论,围绕着乙醇的结构展开讲解了乙醇的化学性质。本节课以探究式教学入手,为学生学习化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中滨江学校化学学科刘艳苹老师授课
黄石二中姜莹老师以生活中的乙醇为切入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结合学生已有知识逐步推导出乙醇的结构及化学性质。在讲解乙醇的催化和氧化的知识点时,利用演示实验带领学生一起探究该反应的化学原理及内涵的知识点。整节课堂,学生与教师互动热烈,气氛活跃,学生们对知识的学习达到了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标水平。

黄石二中化学学科姜莹老师授课
在讲课结束后,老师们进行了课后点评与互评。两名授课教师分别谈论了自己的课堂设计理念和教学目的。郭志强老师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课堂实际反馈,对两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充分肯定。徐兴文老师就两名教师课堂教学中值得相互借鉴的地方进行了分析,并强调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在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的教学始终要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进行。余晓光名师从专业的水平上对两名教师课堂中还存在的亟待改进的地方做出了列举,为两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化学学科评课议课
生物学科
高一生物学科两校“同课异构”的课题为《DNA的复制方式》
黄石二中宋艳芳老师,基于学情,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探索DNA的复制方式”进行展开。在教学过程中,跨学科引入单词“Pair”“Possible”“Mechanism”简洁明了地介绍DNA的结构特点,延伸出DNA如何进行复制;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将基础知识与经典实验有机结合,让学生感悟科学探究的魅力。整节课渗透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学生积极互动展示,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得到DNA为半保留复制方式。

黄石二中生物学科宋艳芳老师授课
黄石二中滨江宋斯敏老师,主要通过DNA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引出DNA如何进行复制的问题,从而探索DNA的复制方式。在教学中,围绕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方法为主线,黑板演示与多媒体结合的方式突破难点,从而确定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课堂氛围活跃融洽,在师生互动中掌握新知识。

二中滨江学校生物学科宋斯敏老师授课
高二生物学科两校“同课异构”的课题为《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
黄石二中龚照老师,围绕核心问题“PCR技术实际操作时引物如何设计”展开教学。酶切位点的选择、引物长度、Tm值等等,层层推进教学,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操性很强。同时教学内容生动透彻,课堂有条不紊,学生参与度高,气氛生动活跃,是一节非常高效的课堂。

黄石二中生物学科龚照老师授课
黄石二中滨江覃仕一老师,主要围绕“如何通过PCR技术扩增出目的条带”进行教学。整节内容教学设计完整,教学过程中图文结合,将抽象文字转变为具体图形,降低学习难度,同时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课堂语言生动活泼,学生积极活跃,在交流讨论中获取知识。

二中滨江学校生物学科覃仕一老师授课
讲课环节结束后,讲课的四位老师和听课老师进行了课后点评和互评。黄石二中宋艳芳、龚照老师首先肯定了黄石二中滨江学校两位青年老师的课堂,但是也指出在备课的时候,尽量把教学内容做细,让课堂教学更为丰满,从而使课堂更加高效完整。
黄石二中滨江学校听课老师柯均平、洪睿涛也对黄石二中滨江学校宋斯敏,覃仕一老师的课做出了点评,在肯定的基础上指出不足之处,同时也感谢了黄石二中宋艳芳,龚照老师的授课和指导,并希望通过同课异构、互相学习,相互进步。

生物学科评课议课